溫州金融風險處置辦揭秘:每位副市長掛鉤一擔保圈
一名國有行高管稱,官員表達的是地方政府意志,他們掛鉤的擔保圈核心企業(yè)也往往是當地的行業(yè)龍頭。
“今年計劃拆解7個擔保圈,目前已經成功拆解5個。”一個尚未大規(guī)模公布的信息,讓潛行中的溫州金融改革再度引發(fā)關注。
2014年6月,當地市金融辦、經信委等政府機構牽頭,組建金融風險處置辦。參與的政府機構陣容“豪華”, 包括了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人行溫州市本級的金融監(jiān)管系統,以及溫州市本級的地稅、公安等部門共計抽調二三十名人員組成,下設綜合協調組、銀企協調組、司法協調組等工作小組。
“金融風險處置辦由市政府直管,協調破解企業(yè)資金鏈、擔保鏈問題!币幻麉⑴c其中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的直管官員是新任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毅。這名上任公示還不到半月的前央行官員,在首次公開調研活動上就著重針對當地的“兩鏈”化解做了重點調研和計劃性部署。
這種 “圈子掛鉤市長”的處理模式,到底能否降服擔保圈債務鏈條,目前顯然還無法下定論。“現在講起來比較簡單,那個時候是沒日沒夜的討論。細致到發(fā)個短信都非常有講究。短信發(fā)出去之后,三四個人很快就回復了,大概有六家沒有回。有三四個人就是不同意清償方案!
這種嘗試也可能會被其他地區(qū)借鑒;诖,溫州金融辦相關人士在9月9日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擔保圈的拆解情況,目前不便對外公布,“還在推進中與突破中”。
政府介入手法和效應
一份當地金融監(jiān)管部門的數據顯示,目前溫州全市重大風險擔保圈有28個,涉及信貸金額507億元。這個數據截至6月底,分別比2014年年初下降5個和111億元。
“這是年初下達的任務,每個副市長掛鉤一個擔保圈。”當地一名金融監(jiān)管機構官員介紹,幾乎是每個圈子每月都有處置交流與探討的例會,市領導是會議的組織者。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個渠道證實,從政府機構梳理出的不良擔保圈,目前被確定為28個,牽涉金額500多億元。
顯然,數據顯示,當地“兩鏈”拆解任重而道遠。
所謂“兩鏈”,是當地對企業(yè)資金鏈和銀行貸款擔保鏈的簡稱,拆解主要針對擔保鏈。由于溫州區(qū)域金融不良處置被外界高密度關注,當地對此顯得非常謹慎。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曾對拆解事宜做過簡單報道。但拆解成效與問題,當時未曾呈現。
冰凍數尺,非一日之寒。
“這是一個波段式的輪回過程!闭憬ㄔ合到y一名法官稱,擔保鏈危情,在全國范圍內的蔓延,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由此,相關司法系統的一些會議中,溫州擔保鏈的處置,成了常規(guī)性議題。
擔保圈,指多家企業(yè)通過相互擔;蜻B環(huán)擔保形成的信貸利益共同體,一度是銀行針對企業(yè)資產不足而設置的信貸風險防控安全網和安全鏈條,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采用。
此前溫州危機之初,很多企業(yè)深陷擔保鏈泥潭中,不僅舉債企業(yè)瀕臨死亡,也把一批為其擔保的好企業(yè)“套死”。當地參與處置的部門代表們幾年來逐漸總結出經驗:把這些企業(yè)解套出來成為當務之急。
對于政府介入處置的效應,或許胡福林是最有深刻體驗的。最初因資金鏈問題他跑到國外,接著政府介入處置,原本40多億元的受案標的,現在基本在甌海法院通過司法重整成功處置。
“政府介入與否,并非指有具體行動可以明顯去決定(處置方向),但代表一種信心!痹诋數,這種觀點成了政企銀多方人士的共識,并將這種給予信心的力量稱為“正能量”。
“副市長擔綱,其實也是市領導掛鉤的意思。”浙江省政府一名一直參與溫州金融處置項目申報對接的工作人員透露,溫州危機爆發(fā)之初,企業(yè)主跑路,擔保企業(yè)在銀行抽貸、催貸中被拖死,社會一片恐慌。
在銀行的建議下,當地政府向浙江省市政府報告,組成聯合工作組,對陷入擔保鏈的企業(yè)逐一分析,一廠一策,分別對待。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對效益差、風險大的企業(yè)往往會啟動破產程序。推動優(yōu)質龍頭企業(yè),對擔保企業(yè)進行收購、兼并與重組。
對重組中產生的股權結構變化、稅費等問題,采取靈活、優(yōu)惠的政策處理。對效益好前景好、只是短期周轉不開的企業(yè),政府部門出面與銀行協調,給還款以寬限期,以時間換空間,企業(yè)出具承諾書,將貸款掛賬停息。
最后,上述方案都未走通的企業(yè),由省市政府發(fā)債或成立國有擔保公司,減值收購其不良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