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募基金投資者盈利洞察報告》第三期內容發(fā)布 擺脫擇時煩惱 分時投資持基體驗較好
9月13日,《2022年公募基金投資者盈利洞察報告》第三期內容發(fā)布,用真實數據拆解分析基金投資中的擇時行為。報告顯示,抄底、高賣等擇時行為確實能為投資帶來增益,但是實踐難度較大,僅有少數投資者能夠實現理想擇時。止損、追漲殺跌等擇時行為則未能帶來明顯增益。分批買入、定投等分時投資方式能夠一定程度上分散風險,帶來較好平均收益率表現。
《2022年公募基金投資者盈利洞察報告》系中國證券報、海通證券、景順長城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興證全球基金、摩根資產管理、信達澳亞基金、博道基金聯(lián)合組織編寫,力求尋找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的方法和途徑。
擇時會帶來增益但難度高
報告分三期發(fā)布,前兩期分別探索科學衡量基民投資獲得感的方法和體系,洞察、分析基金投資者真實的投資情況,第三期報告圍繞近些年市場波動變化之下衍生出的擇時難題作專題分析。
“擇時”與“長期投資”成為近年來頗受市場關注的熱詞。報告認為,擇時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當市場處于較好的階段時,投資者可能會懊悔沒有拿住持倉標的,沒有堅持長期持有;但當近幾年市場劇烈波動時,投資者可能更懊悔沒有及時止盈賣出或止損離場,這就使得擇時開始比“長期投資”的理念更有市場。由于股價隨機波動的特性,應不應該擇時很難有定論。
報告通過對近五年眾多個人投資者擇時操作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直觀結果。
報告顯示,以上證指數作為反映市場整體情況的指標,把近五年(2017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全文同)上證指數每日收盤價從低到高劃分為5個區(qū)間,位于20%區(qū)間以下定義為底部,超過80%定義為頂部。從近五年偏股型基金投資者買賣情況來看,成功買在底部或賣在頂部的投資者占比均較少。買在指數底部區(qū)間的投資者占比僅12.26%,賣在頂部的投資者占比16.62%。而整體情況是,在指數在低位時,投資者買入、賣出量均較低,在指數大幅沖高時,投資者買賣量隨之明顯放大。
報告還進一步對不同類型的擇時行為成效進行分析。同樣以上證指數為反映市場整體情況指標,不過,報告對區(qū)間界定范圍有所放寬,把近五年上證指數收盤價自低向高排序劃分為三個區(qū)間,位于三分之一分位(2987.93點)及以下的定義為低位區(qū)間,三分之二分位(3362.65點)及以上的為高位區(qū)間。
結果顯示,大部分資金在低位區(qū)間進場的抄底客戶盈利人數占比、年化收益率均明顯好于未抄底客戶,但是成功抄底的投資者占比僅5.56%。高位賣出帶來的增益效果同樣明顯,而成功高賣的客戶人數占比大幅高于抄底客戶,達到23.07%,高賣的難度似乎要低于抄底。能夠同時做到低買和高賣的投資者收益情況更為樂觀,其中98.54%投資者都實現盈利,年化收益率達到21.09%。不過,能夠做到低買高賣的客戶占比僅有0.35%。而止損和追漲殺跌兩種行為都未能帶來增益。
分時投資收益率較樂觀
除了擇時外,報告對分時投資也進行了分析。報告認為,對于大多數基金投資者來說,擇時難度較大,而面對市場的較大波動,一次性買入基金的風險相對集中,如果不慎買在高位,可能會經歷較長時間的陣痛。分批買入、定投等分時投資實際上是在時間維度上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實現風險分散。
就分批買入而言,將持有某只產品期間存在五次及以上申購、買入行為的投資者定義為分批買入客戶。數據顯示,近五年,只有10.21%的投資者分批買入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10.15%,略高于未分批買入的投資者(8.33%)。不過,分批買入投資者的盈利人數占比不及未分批買入的投資者。報告認為,分批買入的效果還離不開市場周期的影響,如果只是在市場高位區(qū)間做較小時間維度的分批買入,是很難起到分散風險效果的。
“定投其實是分批買入的一種特例,本質上也是在時間維度上分散風險。不過,相對于分批買入來說,定投幾乎更進一步地避開了擇時。”報告顯示,把購買某只產品期間有過定投行為的投資者視為定投客戶,近五年來,定投客戶占比僅14.88%,平均收益率稍好于非定投投資者。從定投期數來看,有42.03%投資者定投36期及以上,盈利人數占比和平均年化收益率均表現最好。
產品大幅波動產生擇時煩惱
報告認為,擇時雖然是投資者行為層面的選擇,但產品表現其實也會對擇時產生影響。例如,很多時候可能是產品波動太大,影響了投資者持基體驗,促使投資者去做擇時。如果產品一直平穩(wěn)上漲,持基體驗較好,擇時的意愿是否會降低?
報告顯示,波動偏低的偏債型基金投資者的整體交易頻率低于偏股型基金投資者,在差距較大的時段里,偏股型投資者平均每年交易次數要比偏債基金投資者高近10次。波動率更高的高彈性產品對應的投資者交易頻率更高。
報告認為,或許波動大的偏股型基金并不適合所有人,偏債型基金值得更多關注。高波動產品難免受到擇時難題的困擾,而偏債型基金波動更小,減少了擇時煩惱,這也可能是其近年來愈發(fā)受投資者歡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