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記者 常佳瑞)從2017年起,國務院決定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在今年中國品牌日前夕, 5月9日,中國傳媒大學—京東大數據聯(lián)合實驗室發(fā)布《2018互聯(lián)網+中國品牌發(fā)展報告》,報告以京東大數據為基礎,解析了當前中國品牌在電商領域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未來趨勢,反映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消費及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中國品牌“轉型與均衡”的發(fā)展特色。報告指出,在“轉型”層面,中國品牌消費正走向智能化、品質化、健康化、綠色化和知識化;在“均衡”層面,電商平臺助推中國品牌得到充分發(fā)展,消費分布也全面走向均衡。
四大類型品牌成長變化
報告根據銷售規(guī)模、增長趨勢、市場反應、消費者偏好、技術含量等大數據指標,將當前中國品牌主要分為四大類型:上升活躍型、發(fā)展升級型、創(chuàng)新開拓型和成熟多元型。
從2016年至2017年的數據來看,中國品牌整體向發(fā)展升級型與成熟多元型遷移,其中以家電、手機通訊、3C類產品為代表。在增長趨勢上,創(chuàng)新開拓性、上升活躍型的品牌數增幅較大,“長尾效應”明顯,而頭部中國品牌的銷售規(guī)模仍保持2倍的增長。從品類來看,智能化、綠色化、健康化的中國品牌發(fā)展升級較快,而家居生活、廚衛(wèi)、食品等“剛需”產品的上升活躍度高,家電、手機、3C等成熟多元型品牌比較穩(wěn)定,運動健康類產品成為亮點。
人民日報新媒體和京東共同發(fā)起“中國很贊·點贊中國品牌”活動,同期發(fā)布了最終評選結果。通過結合電商大數據、超過50萬網友投票和專家評審,五大類品牌花落各家。華為、海爾、蘇泊爾、美的、九陽被評為“最具品位中國品牌”;三只松鼠、機械革命、米家、五芳齋、周大福被評為“最具潛力中國品牌”;VIVO、李寧、錘子、漫步者、海瀾之家被評為“最具顏值中國品牌”;小米、農夫山泉、格力、OPPO、藍月亮被評為“最具人氣中國品牌”;茅臺、同仁堂、六神、云南白藥、南方黑芝麻被評為“最具情懷中國品牌”。
中國品牌規(guī)模優(yōu)勢擴大
報告顯示,2016年至2017年中國品牌的銷售額增速比國外品牌高7%,銷售量增速比國外品牌高1%,銷售額增速比銷量更高,說明2016年至2017年中國品牌商品的平均單價得到提升,中國品牌持續(xù)推進著高品質之路。在母嬰、文化、家居、健康類等生活品質相關的類別上,中國品牌銷售規(guī)模增長也十分顯著,說明中國品牌的品質正在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
隨著消費者的生活不斷向高科技和綠色健康邁進,消費升級類產品也開始出現(xiàn)消費回流趨勢。報告顯示,2016年至2017年智能電飯煲人均消費額增速中國品牌比國外品牌高8%,智能馬桶蓋人均消費額增速中國品牌比國外品牌高27%。顯然,正處于產業(yè)結構和產品升級轉型階段的中國品牌,敏銳地抓住了消費升級的機會,能夠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品質需求。
與此同時,報告也指出“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科技水平、信任感和時尚性的認同仍然任重道遠”。數據顯示,攝影攝像、紙尿褲、洗碗機、嬰幼兒奶粉、香水彩妝、數碼、奢侈品及二手商品等,成為了2017年中國品牌額銷售額、銷售量占比低于50%的典型品類。